当命运关上了光明的窗,朱修春却为自己劈开了一道向善的门。60载人生,他的世界或许少了斑斓色彩,但他却用一颗滚烫的善心,活成了照亮他人的光。
“今年我60岁了,不办喜事,不请朋友,想把请客吃饭的钱捐出去。”这是朱修春通过电话对县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的话。他将本应用于庆祝的钱,变成了给困境者的“及时雨”。2025年以来,朱修春先后向县慈善总会捐赠1万元,这是朱修春为自己准备的最好“生日贺礼”。
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,而是他坚持了近十年的“生活习惯”。自2016年起,这位盲人靠着按摩手艺谋生,用汗水换来的收入,陆续向县慈善总会捐赠了16万多元。近两年,他还动员身边的几位朋友陆续捐赠2.5万元。他把做善事当成了感恩社会,作为一种生活习惯。朱修春行善捐款不求人知,不求回报,不要宣传。每次捐赠后,只要求县慈善总会用挂号信寄去捐赠票据,那薄薄的纸片,是对他每一份善举最郑重的见证,也是这位视力障碍者用最朴素的选择,写下了一份温暖人心的“光明账单”。面对县慈善总会的采访邀约,他总是婉言谢绝:“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,要感恩党的好政策,感恩这个社会。我捐点款,没什么好宣传的,不过是为需要的人尽点微薄之力。”